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
要解释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首先要谈谈现行的货币信用体系。
在这个体系内,顶端是央行,中间层是银行,底端是非金融企业和居民。货币信用体系为经济活动提供的最基础的功能是支付与结算。在上述三个层级下,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居民及企业之间主要由银行体系的负债(存款)进行结算;银行体系内部则需要使用央行的负债(准备金)进行结算。
在货币信用体系内,实际的货币是央行的负债,即现金和准备金。人们通常认作货币的银行存款,实际上是银行的负债。也就是说,假如银行破产,这笔钱就打水漂了(当然,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大多数国家都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居民的存款)。
准备金和存款都是应用很成熟的数字货币形式,不过CBDC和它们并不一样,是讨论将一部分央行对居民部门的负债数字化,国际清算银行(BIS)将其定义为“一种数字支付工具,以国家记账单位计价,是中央银行的直接负债。”
中央银行为何要发行CBDC
根据BIS于2021年初对CBDC展开的第三次调查,近年来研究CBDC的银行占比有所提高。调查对象中,86%的央行正在积极研究CBDC的潜力,约60%的中央银行正在进行CBDC实验或概念验证。中央银行为何纷纷开始积极研究CBDC?

很明显,新冠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现金交易水平的下降和电子支付的扩张,各国加紧对CBDC的研究和布局,首先考虑的是满足消费者在数字时代对现金的需求,尽管电子支付的方式已经有很多,由公共部门发行的CBDC更能保障居民隐私,以及降低隐性的支付成本。

图源:BIS
当然,央行也有自己的考量,BIS在近期发布的年度报告《央行数字货币:货币体系的机遇》一章中指出:“中央银行对CBDC 的兴趣出现在一个关键时刻,最近的一些事态发展使一些涉及数字货币的潜在创新成为议程上的优先事项。”
第一,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越来越受到关注。BIS认为,到目前为止,很明显,加密货币是投机资产而不是货币,并且在许多情况下被用来促进洗钱攻击、勒索软件攻击和其他金融犯罪。
第二,关于稳定币的争论。BIS认为,稳定账户试图通过真实货币的支持来获得信用。因此,这些措施只能取决于支持承诺背后的治理,此外还有可能分散货币体系的流动性,削弱货币作为协调工具的作用。在任何情况下,由于所谓的支持涉及到传统货币,稳定币最终只是传统货币体系的附属品,而不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第三,大型科技公司进入支付服务和更广泛的金融服务。BIS认为,大型科技公司的业务模型依赖于用户的直接交易,以及以及作为这些交互的必要副产品的数据。随着大型技术公司进军金融服务领域,他们在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社交媒体或搜索等现有业务中的用户数据,通过强大的网络效应,为他们提供了竞争优势。越多的用户涌向一个特定的平台,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加入同一个网络就越有吸引力,从而导致“数据网络活动”或“ DNA”循环。
然而,对于用户来说,网络效应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DNA 循环可以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带来更高的普惠金融、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另一方面,它促使支付市场进一步集中。近来,政府开始担忧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中的反竞争行为。
另外,来自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的玛丽亚 · 德默茨斯(Maria Demertzis)认为,中央银行对CBDC感兴趣是考虑到增加货币的易得性可以增加该货币在国界外的吸引力。不过,她也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便利,对国际上采用何种货币的影响有限。原因在于,一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真正原因,更多地与它所代表的价值和稳定性有关,而不仅仅是它的可用性。
综合来看,各国央行开展CBDC相关研发工作主要动因包括:维护金融稳定、协助货币政策实施、提高国内以及跨境支付效率和支付安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